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服务 >

亳州这棵黄连树下,一场500多年的倾情相守

2023-08-30 13:24:36    来源:亳州晚报

“S”弯里的百年古树

这三棵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黄连树,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村民;村民们倾情倾力,守护它们茁壮成长。它们历经风雨沧桑,守护着村子的宁静,也见证了村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


【资料图】

沿着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的梅北路进入侯桥村房瓦庄境内,老远就能看到本来笔直的路面,突然拐了个弯,变成“S”形,这三棵黄连树就立在这“S”弯里。

三棵古黄连树枝繁叶茂,形如伞冠;树干健硕挺拔,傲然矗立。北端最大的一棵,树干周长近4米,树高约15米,树冠偏向一侧的枝条延伸出约8米长,像一把巨伞遮天蔽日。最南端的一棵,胸围约2.2米,树高约14米;中间的一棵,胸围约1.3米,树高约13米。三棵树呈南北方向并排站立。

每棵古树旁都立着一个“古树名木保护牌”,上面注明了树龄和保护级别。“这是2011年省林业厅专家鉴定后立的牌子,最大的那棵当时鉴定的树龄是502年,省一级古树,现在算起来也有514年了。另外两棵是342年,省二级古树。”今年74岁的老人房召义是这三棵古树的养护人,从小在古树下玩耍长大。他说,在专家来鉴定前,村民们一直坚信着祖辈们流传的说法,“他们说,这三棵树是一起栽的,树龄都有600多年了”。

黄连树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,又叫楷木、楷树、黄楝树、药木等,药用价值很高,“可以说全身都是宝:它的叶子、根、枝条、树皮都可以入药,过去村民们都捡它的叶子来泡茶喝,可以清热、解毒。”房召义说。

房瓦庄的“古树保卫战”

抚摸着黄连树粗壮的树干,房召义感慨万千:“这三棵黄连树能生长到今天,全靠村民的精心保护,不然早就被砍了!”

1958年,“大跃进”时大炼钢铁,当时十八里乡政府派“五类分子”来砍伐这三棵古树,村民集体出动,力护古树,使其幸免于难。

文化大革命时,侯桥公社曾以破除迷信为由,派人来伐树,全村人得知后到现场阻拦,与带队的负责人据理力争,古树最终得以保全。

1972年,有关部门准备将梅北路修成一条砂姜路。当路修到中段时,正好这三棵黄连树位于待修路段的中央。当时施工人员准备把树砍掉,一来砍伐的树木可供他用,二来可以缩短工期,减少成本,但施工人员自己也不想亲自砍伐,就找来一些“四类分子”让他们动手。

村民知道后,坚决不同意砍伐。“四类分子”本来对砍伐古树就不积极,索性静观其变,也不动手。就这样,拖了40多天,施工人员知道再拖下去也不会有结果,只好在树旁拐了个弯。

神奇故事流传至今

关于这三棵古树,村里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。

房召义说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,当时村里没有大队部,夏天开大会都是在这三棵树下。据传,他们村有次在树下开抗旱会议,会议还没结束,多日干旱无雨的老天爷竟然下起了雨。还有一次下了“冷子”,五颜六色的,像糖豆子。

“树上有神灵,那五颜六色的不是糖豆子,是五谷杂粮。”当地村民都这样认为。房召义还讲述了几件这三棵树身上发生的神奇事。1990年左右,一乞丐路过黄连树下,顺手拽下一根枝条,谁知刚走几步,肚子就疼起来,寸步难行。他似乎意识到什么,急忙爬回到树边,磕了几个头,肚子才不疼了。

据说多年前,外省的一名男子得了一种病,浑身痒,但就是找不到原因,有人告诉他,需要找到三棵并排的古树。男子搜寻了很久,得知十八里镇有这样三棵古黄连树,于是驱车前来,拜了拜古树,回去之后身上就真的不痒了。

虽然,这些传说的真实性存疑,但却为古树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。

“我守着它,它护着我”

自2011年起,房召义就主动要求担任古树的义务养护人,如今12年过去了,虽然已74岁高龄,他依然每天都在此守护。

“这三棵古树早就成了村民的精神寄托,很多人来祭拜,但也因此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。”房召义说,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来到树下打扫卫生,提醒来祭拜的村民小心用火。

坐在树下的石凳上,房召义面带笑容:“坐在这里就感觉心特别静,我守着它,它护着我。”

他指了指道路与古树之间的护栏说,在2011年古树被鉴定为省一级保护树木之前,并没有这些精致的护栏,只是在每棵树周围围了一圈水泥台作为护栏,考虑到路上车来车往,在路旁安装护栏可以更好地保护古树,房召义就给有关领导写了一封信,没想到很快有了回应,几天后就将护栏安装好了。

“只要活着一天,我就会把它们保护好。”房召义坚定地说。

记者注意到,古树旁的沟渠上修了一座石桥。侯桥村党委副书记、副主任李满堂说,这是两年前修建的,“这些年古黄连树吸引了很多游客,村里计划围绕三棵古树打造一个旅游景点,这座小桥也是因此而修建的,我们还计划在附近修建一个小广场,发展乡村旅游。”

记者 曾莹莹文/图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