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艺术展,假日有约
近日,安徽省美术馆内,市民在欣赏敦煌壁画沉浸式影片。 本报记者 程 兆 摄
(相关资料图)
近日,安徽省美术馆内,市民在欣赏敦煌壁画沉浸式影片。 本报记者 程 兆 摄
假日里,小朋友在安徽博物馆新馆参观青铜器展览。本报通讯员 陈三虎 摄
户外炎热,馆内清凉,各类展馆是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文化消费生活的新去处。今年夏天,从安徽省美术馆到省内各类美术馆,敦煌壁影——壁画与数字艺术展、大奇至美——徐悲鸿经典作品展、乡村百变——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影像展、造化 心源——林州大峡谷写生作品展等20多个展览,为参观者奉上了一场场解暑养心的夏日艺术盛宴。
近年来,继“博物馆热”之后,各地的美术馆、艺术馆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,跨文化、重经典、讲创新的艺术展览,传递美学价值、添彩美好生活、赋能文旅融合,凸显了张扬美的旗帜、释放艺术浪漫、不断向上向善的时代浪潮和文化风尚。
接续传统与现代的审美
敦煌,是文化遗址,也是艺术宝库。经过千年营造,莫高窟的壁画、雕塑、石窟建筑三大艺术形式享誉全球。最近,“敦煌”从遥远的大西北来到了安徽。
由省美术馆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全新大型沉浸式展览“敦煌壁影——壁画与数字艺术展”近日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,现场展示了历代敦煌守护者所临摹的30余幅敦煌壁画作品和沉浸式影片。
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。展览在“游丝坠天”“绚彩积岩”“纹采飞扬”“谋局如意”等板块中,解构敦煌壁画线、色、纹、布局、构图等多层艺术内涵。通过原创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,讲述敦煌艺术的起源、发展与延续,将敦煌万象汇于观众眼前。
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放已有一年之余,这座位于巢湖之滨的大型现代化展馆,正在成为很多艺术爱好者心仪的打卡地。在这个暑期,除了讲述敦煌艺术,它也呈现了多场勾连传统与现代的颇具特色的展览。
大漆世界——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展,是安徽省美术馆与湖北美术馆的一次合作。对于两地美术馆立足于现代艺术的选择,或许可以从博物馆的古老藏品里找到线索。安徽和湖北皆受楚文化的滋养,漆艺文明历史悠久、传统资源深厚。湖北是荆楚文化的主要辐射区域,“楚式漆器”是中国“漆器”工艺的高峰,湖北曾侯乙墓出土漆器220多件,那些让世界惊叹的精美楚漆器,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。
此次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的“大漆世界——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展”,是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国内巡展的首站。展出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漆艺作品近50件,既有经典的漆器、漆画,也有实验性的装置、影像等,既有对传统经典漆器造物技法和精神的传承与发扬,又有对漆艺当代表达的探索和创新,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。
悠久的中华文明,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,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,而且提供了丰厚的审美文化资源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审美的文化内核、艺术形式、创作源泉,以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的方式创作出的艺术作品,打动人心。
打通城市与乡村的美育
省美术馆近期新展不断。除了上述提及的两项大展,还有中国当代版画六十家原作展、花·非花——蔡锦艺术展、夏日奇旅——插画艺术主题展、大奇至美——徐悲鸿经典作品展等,内容涵盖了经典作品、当代佳作、现代艺术等各个方面。
合肥市拥有较为丰富的艺术类展馆,这个夏天也为观众奉献了不少特色展。如亚明艺术馆的“有风雅颂——第二届亚明艺术馆中青年扇面绘画邀请展”、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的“乡村百变——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影像展”等。
乡村,是艺术家回望的家园,是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。
铜陵市美术馆的乡情沃土——江冰彩墨、马鞍山市美术馆的筑梦乡山——林兵画展等诸多展览陆续开展……城市里的美术馆,浓墨重彩地抒写乡村主题,那么乡村里呢?艺术如何在乡野记录时代、塑造风尚?美术场馆能否为乡村的孩子带去美育的力量?
加强乡村美育的呼声由来已久。事实上,近年来,艺术下沉、介入乡村的实践活动逐渐增多,黄山的碧山、合肥的崔岗,都在美术场馆、艺术普及上作出了积极探索。“乡村美术馆”是一个新概念,无须大而全,但且小而美,业内人士认为,乡村和城市美术馆应当实现错位发展,不必效仿、无法移植,而要因地制宜,使其与乡村产生深层联系。乡村美育需保持开放性与传承性,一方面合理利用乡村环境资源,引导民众认识自然美;另一方面引导民众从乡土民俗、乡土文化、民间工艺中认识艺术美、生活美。
近日,在怀宁县美术馆内,一场剪纸作品展正在进行。美术馆负责人何凤转依托这个基层美术馆,多年来在乡村美育上进行积极探索。她也一直在思考: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中,谁来告诉孩子们发现美、表达美、创造美,获得审美的能力?
为培养乡村青少年的美术兴趣,8年前,何凤转开始创作农村儿童题材的国画漫画,创作反映农村儿童生活的国画漫画作品近千幅。同时,美术馆组织成立了志愿服务团队,坚持每月两次到乡村学校,为孩子们进行书画辅导。在何凤转等志愿者的帮助下,怀宁县地处偏远地区的雷埠乡、腊树镇、小市镇,近年来共有200多名留守儿童走进书画艺术世界。何凤转认为,结合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与乡村美育的普及教育,将在城市实践中成熟的公共教育合作模式搬至乡村,是一种“流动美术馆”,是城乡美育资源平衡发展的探索之一。
理解被赋予更多属性的“看展”
各类展览,为人们带来美的熏陶,也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属性。
在哪儿看?在某网络平台统计的最受欢迎的景区前十类中,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展览馆排在第四位。去年,安徽省美术馆入选全国“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”,一年多来,这里成为了安徽省的艺术新空间、文化新地标。
当然,看展览也并不完全局限于美术馆、艺术馆等专门场馆中,在商圈、社区、校园、街道、天桥,大大小小多元而新颖的艺术展览,正在成为一种日常风景。如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的重大主题美术展览,作品包括雕塑、水粉、油画等多种艺术样式,由师生共同参与呈现。展览对外开放,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校园文化,更是传承精神、拥抱时代的注解。
什么观众看?看展观众的结构逐步发生着变化。以往的观众多以文博、文物、艺术爱好者为主;如今,人群的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,展览爱好者、打卡爱好者、文创产品搜集爱好者、汉服爱好者等,常常会共同聚集于一个场馆、一场展览中。
怎么看?打卡、拍照、发圈、写攻略笔记、晒社交平台,成为一些年轻观众的全套流程。大家根据自身的兴趣点和关注点,一起讨论,相互分享,形成共鸣。
每一代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社交生态。新生代观众,更加倾向于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构建新的人际关系,由此也诞生了年轻人社交形式之一——“看展式社交”。这一现象彰显着年轻一代精神需求的提升,表达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,也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。
当然,凡此种种,也给博物馆、美术馆提出了新要求: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、美术馆的同时,还需要主动走出馆舍,把美术馆等场馆的展览要义投放入大千世界;在深耕展览主题内容的同时,还需要在展陈方式出新出彩;在构思观众观展需求的同时,还需要考虑到社交需求的存在,以便让整个展览成功“破圈”。策展者和看展人,正在迎来一个“双向奔赴”的新局面。
(本报记者 晋文婧)
关键词:
相关阅读
-
看艺术展,假日有约
近日,安徽省美术馆内,市民在欣赏敦煌壁画沉浸式影片。本报记者程兆摄 -
内蒙古赤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致3死3伤
据平安松山微信公众号消息,2023年8月7日9时22分许,S206线赤峰市松山 -
凯恩加盟拜仁几成定局
11日凌晨,德国天空体育与Sport1、图片报消息,凯恩赴拜仁的交易即将达 -
家长安心工作,孩子开心学习 绵竹市...
为回应职工关切、解决职工后顾之忧,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落地落实,针对双 -
利用飞秒激光复合材料造出“舞动微机器人”
科技日报合肥8月10日电(记者吴长锋)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 -
国际锐评丨美方对华投资限制令是支“回...
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,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设立对外投资审查机制, -
碧桂园上半年预亏450至550亿详情曝光亏...
今天“【碧桂园上半年预亏450至550亿,详情曝光亏损数字惊人令人大跌眼 -
电话录音盒怎么安装 电话录音盒安装技...
导语: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电话录音盒,尤其是从事专业的相关工作的 -
抱怨限速不能让驾驶变安全,威尔士居民...
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据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9日报道,为减少交通事故及 -
第三批出境团队游国家名单公布 旅游平...
文化和旅游部10日发布通知,即日起恢复出境团队游的第三批名单,新增名 -
OPEC称下半年石油市场基本面将保持健康
OPEC称下半年石油市场基本面将保持健康,OPEC在周四公布的月度原油市场 -
各地抓好粮食作物抢积温、促早熟工作 ...
央视网消息:8月8日将迎来立秋节气,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这个时候 -
净水小红帽:关爱未成年,平安过暑期
中原网讯(记者付倩)平安过暑假,安全不放假。暑期是未成年安全事故高发 -
百诚医药(301096)新签订单增长强劲且202...
【财华社讯】李宁(02331 HK)截至09:30上涨5 19%,现报45 6港元,涨2 25 -
A股交易端改革来了!申报数可1股递增、E...
【A股交易端改革来了!申报数可1股递增、ETF引入盘后交易将如何激活市 -
需要适应一周时间才能对公众亮相 春生...
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,大熊猫“春生”(左)和“香果”。成都大... -
即将开工!淄博这些学校、村居将有大变化!
8月10日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淄博市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2023年提质 -
战洪水,爱民为民显忠诚——北部战区陆...
近日,黑龙江、吉林多地出现强降雨,肆虐洪水频频引发危急险情。 -
一箭七星!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
8月10日12时03分,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 -
关于“脊柱侧弯”,你了解多少?
一、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,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,包